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未来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老师”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2-04-04浏览次数:25

200796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上海师范大学考察,向教师们致以节日祝福,慰问为救落水学生而牺牲的贺宝根烈士家属,并在阅览室与同学们亲切交流。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最崇高、最有意义的职业”。他希望同学们扎实学好文化知识,“未来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老师”。

采访对象:周鸿刚,男,19491月生,江苏泰兴人,时任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姜杉,女,19865月生,吉林昌邑人,上海师范大学播音主持系2005级本科生,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师。陆佳也,女,19877月生,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2005级本科生,现任上海市松江区第六中学语文教师。周晛,男,19898月生,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2007级本科生,现任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音乐教师。

采访组:葛卫华 韩刚 傅昕源 陈重来 王俊 潘梦琳

采访日期:20201211

采访地点:上海师范大学生活园区党建服务中心

采访组:周鸿刚书记,您好!200796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上海师范大学视察。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情景。

周鸿刚:200796日上午,在第23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上海师范大学慰问视察。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学校文苑楼一楼展览厅,参观“日月长河,群星璀璨——上海师大教师风采展”。校长李进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情况。
  参观完展览后,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了贺宝根烈士的夫人郑建瑜教授和“贺宝根事迹报告团”成员。2007年暑假,贺宝根教授带领学生在上海崇明东滩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时,为抢救遇险的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45岁。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时,距离贺老师离世仅仅一个月,大家还没有从伤心悲痛中走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握着郑教授的手动情地说:“我在报纸上看到贺宝根老师的事迹后很受感动。作为一名教师,把学生的生命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是为人师表最极致的表现。他不仅体现了教师的风范,而且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上海教育战线和各条战线都应学习他的事迹。”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学校要竭尽所能安排好后续事宜。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文苑楼十三楼的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和上海师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浏览了学校近年来的课题研究及成果。当翻看到2007817日的《解放日报》刊登的关于苏智良教授论述“海派文化”的相关报道时,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致地与在场的苏老师进行了热烈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兴致勃勃地拿起放大镜,仔细观看了学校收藏的陈寅恪先生亲笔手批的《白氏长庆集》和王国维先生亲笔手校的《一切经音义》。他说:“我们国家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并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研究中心办得更好,为上海城市文化研究提供更多成果和支撑。
  走出研究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生阅览室,与正在这里看书学习的大学生进行了亲切交流。之后,他来到音乐学院小音乐厅,观看了由上海师范大学万方交响乐团排练的交响乐《红旗颂》,对学校的艺术教育给予了高度肯定。
  采访组:姜杉老师,您好!听说您以学生讲解员的身份,陪同习近平同志参观了学校优秀教师风采展。请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姜杉:习近平总书记一走进文苑楼展厅,就微笑着主动伸出手与我握手问好,还询问了我的年级和专业,十分和蔼,使当时还是学生的我受到莫大的鼓舞。
  从我知道要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解优秀教师风采展,到熟练掌握两万余字的讲解稿,只有不到十天的准备时间。一开始,我还是非常紧张的,但不知为什么,就在习近平总书记与我握手的瞬间,我的内心突然平静下来,紧张感很快就消失了。
  习近平总书记一边仔细观看展览资料,一边认真倾听我的讲解,还不时对优秀教师们的先进事迹点头称赞。在姚明亲笔签名的篮球实物展台前,当得知姚明亲切地称师大体育系教师李震中为“祖师爷”时,习近平总书记笑着说:“原来姚明的篮球老师在上海师大!”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全程表现出来的专注神情和谦逊态度。习近平总书记的参观不是走过场,而是真听、真看、真感受。他对作为学生的我友好热情,非常顾及我的感受,给了我极大的自信与力量。
  如今,我已是一名光荣的大学教师,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谦逊温和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而我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体会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快乐。
  采访组:陆佳也老师,您好!习近平同志在视察期间,特意来到学校文苑楼一楼文科阅览室,看望正在这里自习的同学们。听说您也在现场,请问您还记得习近平同志当时与大家聊了些什么吗?
  陆佳也:记得,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天,我们宿舍的六个女生一如往常地来到文苑楼一楼阅览室自习看书。当时,我们找了一张靠门口的大桌子坐下。在幽静古朴的阅览室里,对着专业书籍,我们做着笔记。那段时间,我们正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
  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走进阅览室,和蔼地问我们:“你们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得知我们都是中文师范专业的学生时,他亲切地对我们说:“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最崇高、最有意义的职业。作为培养人民教师的摇篮,上海师范大学要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培养未来的教师。”“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学好学扎实这些文化知识,未来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那次与习书记近距离的短暂接触,一直激励着我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前行。2009年毕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家乡——被誉为“上海之根”的松江,成为一所郊区中学的语文教师。这些年,我就像海绵一样汲取着优秀老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学习着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向着一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老师”的目标迈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教育,用心倾听”的深刻内涵。在新时代,我一定用耐心、爱心、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采访组:周晛老师,您好!习近平同志在视察期间,专程观看了万方青年交响乐团的排练。您当时是乐团的一名成员,请回忆一下当时的场景。
  周晛:万方青年交响乐团是上海大学生乐团中水平较高的一个乐团,当时我们正在音乐学院的小音乐厅排练,曲目是吕其明先生创作并改编的交响乐《红旗颂》。
  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先是坐到乐团对面的观众席观看同学们的排练。作为乐团中年龄最小的一名新生成员,我负责小号声部。刚开始,我感到非常紧张。在翻谱间隙,我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正在十分投入地倾听,还不时地跟着节奏用手打着节拍,神情愉悦。
  趁着乐曲演奏进入舒缓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示意随行的同志一起坐到了离我仅一排之隔的乐队成员中间。相信所有乐队成员都像我一样,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举动而消除了内心的紧张感,整个身心都融入交响乐的旋律中。乐曲演奏完毕后,乐队全体成员起身致意,习近平总书记向所有成员频频点头表示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我还是一名入校不久的音乐师范专业大一新生。第一次在市领导面前表演,尤其是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乐团成员亲切肯定的那一幕,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股动力。毕业后,我如愿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主要做音乐教学工作。每次教唱一首歌、组织一场乐队排练,我都会俯下身来对学生耐心指导,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给学生们一个大大的鼓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信心。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多年来,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以更高的标准做好音乐教育工作。
  采访组:周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非常重视上海的文化建设。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周鸿刚:习近平同志确实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他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后,首次在公众场合亮相就是去瞻仰中共“一大”“二大”会址。他到我们师大视察时,也提到了要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好、继承好。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我们必须要承担起这样一份责任,挖掘好红色文化。
2007
5月,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代表市委所作的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当年他到上海师范大学视察时,提到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海派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要求,上海师范大学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文化育人、以文化人。2020年出版的《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纪录》一书,就是苏智良教授带领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历时十年,对上海革命史深入研究、对上海红色历史细致调研的成果,很好地推动了红色遗址的研究与保护。我们在上海师大举办海派文化发展图片展,召开江南文化国际论坛,努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每个师大人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